2018中國企業集團面臨的“勢”與“是”
2018-02-01 15:47 admin
站在一個新時代的起點,對于中國的集團型企業而言,三個大“勢”尤其值得關注。
第一,“十九大”,政經產融四大周期交疊共振。
2017年全中國最重大的事件毋庸置疑便是中國共產黨“十九大”的勝利召開。“十九大”報告堪稱為一份教科書級的國家大戰略范本,由此宣告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其帶來的政、經、產、融多周期波動疊加共振效應影響深遠、波及全球。
從后續節奏上,2018年將是一個十分關鍵的年份。
首先,按照慣例,十九屆二中全會、三中全會將會在這一年召開;隨著新一屆黨和國家領導機構的確立,國家發展尤其是經濟體制深化改革等重大問題將被集中討論、定調并通過政策夯實;未來五到十年,結構性的大機遇與斷崖式的大風險并存,集團型公司正面臨頂層發展的戰略再考!
其次,2018年適逢十三五規劃行至中局,基于十九大報告精神的指引,集團型公司應開始啟動自身的十三五規劃中期調整及十四五規劃展望工作,進一步明確和調整未來3-8年的戰略發展方向和重大戰略性工程。
——與國共振,乘勢發展!
第二,民心崛起,企業集團發展的“中國雄心”時代來臨。
談起“中華崛起”,人們往往喜歡比較GDP等硬指標,卻往往忽略一個對國家發展產生更大決定性影響的潛在因素——民心的崛起。
改革開放的四十年中,中國的國民自我定位一直大幅落后于經濟實力。“東升西落,中華崛起”在韜光養晦的總體基調之下,一直成為少數意見先鋒仗膽預言但大多數民眾只能竊竊私語又暗暗期許的遙遠夢想,官媒自然更加不會直面這個話題。然而,2017年開始,我們卻發現不知不覺間,各大主流媒體,無論官方還是民間,開始越來越不加掩飾地也越來越自信地討論起中國即將迎來的全球加冕!
“東升西落,中華崛起”正在由一種先知式的讖語演變成普遍的民眾心態。民眾心態的普遍崛起勢必將極大影響集團公司的組織心態,集團公司發展的“中國雄心”時代來臨!
這正在成為中國跨國集團直面全球化競爭的組織心理基礎:在面對全球跨國巨頭時,中國企業集團的目光正在從“仰視”變為“平視”;在原本由西方主導的全球化進程中,中國跨國集團們正在“反客為主”;在面對西方主流全球化理論和經濟管理模式時,中國企業集團正在探索一種既適合自身又對接國際的“中國特色”的發展模式和管理模式。
- 上一篇:合伙人時代已經來臨
- 下一篇:中國企業迎來賦能式投資管理的新風